广东轻工非遗学院简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遗产法》《指导意见》的要求和“两个结合”的中心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学校历史悠久、专业齐全和产教科联合中心协同创新优势,将非遗教育纳入思政课程体系和学校美育工程,作为全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新抓手、文化自信建设的新突破、艺术设计人才培育的新走向。

广东轻工非遗学院坚持专业建设与技艺传承、数字创新与活化应用以及品牌塑造与国际传播的相互赋能,政校行企传承人多方协同,建设职教特色鲜明的非遗学院。

(二)建设思路

非遗学院将依托产教科联合中心、“国际数字创意谷”技术技能平台,协同非遗传承人、专家、保护机构和社会企业,打造非遗大师流动工作站网络,走“专业建设+非遗传承+数字技术”相融合路径,按照“一定位两结合三传四研五模块六重点”的思路来建设,具体内容为:

一定位:定位以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为核心;以培养“独特审美、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为目标,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非遗学院。

两结合:结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相关重点门类;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科优势。

三传:项目传承、展示传播、实践传习。

四研: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文创研发、教学研培。

五模块: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模块、活动组织与服务保障模块、田野调研与数据采集模块、创新转化与产品研发模块、传播推广与成果输出模块。

六重点:纺染织绣(绣)、文房制作(纸、砚)、漆器髹饰(漆)、

陶瓷烧造(陶)、器具制作(广钟)、食品加工(烹饪艺术)

(三)建设目标

打造数字创意时代非遗传承的职教新模式。建立多元开放、共建共享的非遗学院,推动非遗技艺的当代演绎和创新应用,全面发展成为多功能示范性非遗学院,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分步开展广东地区非遗项目调研、组建非遗学院理事会和非遗智库、搭建非遗大师流动工作站网站、开设非遗大讲坛、探索非遗+人才培养、申报“3+2”纵向贯通人才培养等工作,实现多元开放共建共享建设。

逐步落实非遗学院的功能,推动非遗技艺的当代演绎和创新应用,成为非遗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2030 年前,我们将建立一个覆盖多传统技艺多功能的非遗学院,涵盖保护、传承、创新和传播等领域,形成职业教育数字创意非遗传承的新模式,成为国家非遗领域产教融合建设的典范。

(四)建设内容

通过前期对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传承人的走访调研,梳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传统专业优势和工艺美术创院办学经验,结合学院当下专业建设需要,非遗学院将以“非遗+”的建设理念,聚焦“纺染织绣、文房制作、漆器髹饰、陶瓷烧造、器具制作、食品 加工”六类非遗项目启动非遗学院的建设。

2023 年起,依托产科教联合中心,“国际数字创意谷”技术技 能平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漆艺)传承基地,联合广东省旗袍协会、广州千一文化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协同广东省各地方非遗保护中心,聘请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专家为客座教授,在既有专业基础上设置非遗专业方向,逐步拓展到非遗保护方向、非遗传播与新媒体、非遗数字化等方向;建设非遗传承人流动工作站网络,开设非遗培训班、非遗课程;成立非遗研究工作室,开展非遗课题和应用创新研究,融合创意设计与数字技术,促进非遗项目的活化;整合资源打造非遗传播高地,推动中国非遗品牌建设和开展国际交流。





SCHOOL OF
ART & DESIGN

GDIPU

联系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52号 邮政编码:510300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2005-2006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All Rights be reserved